投稿邮箱:hebeizx2024@126.com
您当前的位置 : 河北政协 >> 政协工作 >> 社情民意
警惕扶贫工作中“福利陷阱”的后遗症
2019-12-06 10:23:20 来源:河北政协
A- A+

  国务院扶贫办负责人在10月11日举行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理论研讨会上表示,预计到今年底,全国95%左右现行标准的贫困人口将实现脱贫,90%以上的贫困县将实现摘帽。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的脱贫攻坚工作已经进入到了最为关键的冲刺阶段,但仍需警惕扶贫工作中因“福利陷阱”带来的后遗症。

  一、当前存在问题

  针对现阶段脱贫攻坚工作,国家以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但某些地区在制定地方性扶贫工作目标时人为把扶贫标准拔高,有的已经明显超过国家明确要求的“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甚至出现一些地区之间互相攀比扶贫标准。例如:有的地方把“基本医疗有保障”变成看病不花钱,致使一些贫困患者小病大治,甚至治愈后还还躺在病床上不肯出院;有些地方把“义务教育有保障”变成从学前教育到高中、大学全程负责;有的把“住房安全有保障”变成住进大房直接“奔小康”。这样一来,就使得贫困户和非贫困户扶持政策差距进一步加大,有很多贫困户不愿意脱贫、不愿意摘帽,容易陷入“福利陷阱”。进而出现有的贫困户,政府出资帮助他修建了大棚,并提供技术指导,却还等着政府买种子、供肥料,连种植工作都指望政府派人来做;有的地方低保补助水平较高,低保户什么都不用干躺着吃低保,跟当地农民群众辛辛苦苦发展生产一年收入差不多,甚至更多一些。这些做法和现象都违背了扶贫的初衷,不利于扶贫工作的正确开展和持续。

  二、相关建议

  一是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专项督导督查和考核时,要对“福利陷阱”问题给予更多重视与关注。要加强对医疗报销、兜底保障等方面的督查,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在兜底保障制度上的设计和落实上要坚持公开公正、保基本、保民生的原则,绝对不能让那些勤劳劳动的人、靠自己劳动改善生活的人过得不如好吃懒做的人。

  二是扶贫管理部门应会同财政部门,强化扶贫资金预算的约束和导向作用。通过优化扶贫资金支出安排和实施扶贫项目资金科学的管理,促使地方把脱贫攻坚工作聚焦到“两不愁、三保障”上来,确保靶心不变、焦点不散,真正把扶贫资金花在“刀刃”上,防止帮扶范围的泛化。要规范扶贫领域融资行为,加大对地方违规融资的监督查处问责力度,对借扶贫名义大规模举债搞明显超出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扶贫帮扶和项目建设的,依法依规予以从严从重处理。

  三是加强对贫困群众的宣传教育和教育培训力度,激发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要加大宣传通过自己努力脱贫致富的典型的力度,正面引导焕发内生动力。要把扶贫政策讲清楚、讲透彻,用政策去引导,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变“等靠要”为“我要干”,变“政府大包大揽”为“群众自我发展”。要加强贫困群众的人文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在解决贫困人口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必须注重解决人的观念和素质问题,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通过开展识字班、基础文化普及班、信息化培训等方式培养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新型农民群众。各地应根据贫困村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技能培训、专项培训和职业培训。通过培训挖掘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内生潜力,培育提升其内在发展能力,让贫困群众用知识和技能去创造财富创造新生活。

  (全国政协委员 范社岭)

责任编辑:赵文强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北省委员会 冀ICP备06000849号-1

网站主办:政协河北省委员会办公厅

技术支持:长城新媒体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