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调整我省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建议
推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邱县行动”
——对邱县“三网”同建覆盖城乡的调研与思考
省政协财政经济委员会
建设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体系,是重塑城乡关系、推进乡村振兴的优选路径。今年以来,邱县积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深入开展“三创四建”活动为契机,举全县之力实施水网、林网、路网“三网”全覆盖,绘就了城乡“水相连、林相接、路相通”的融合发展大画卷:70天时间疏通扩挖河渠65条178公里,新增造林面积12000亩,升级改造乡村道路403公里,新建沿渠道路220公里。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建水网——联通城乡工农命脉。把脉会诊,谋定“环城绕田”总思路。党政主要领导带队深入一线调研,邀请水利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共同“会诊把脉”,确立了“旱时能浇地、汛时能排涝、平时能蓄水”建设总思路,环城绕田建设生态水网。四大工程,畅通“多渠汇流”大循环。按照“先主后次、先急后缓、以动为先、分步实施”原则,实施主渠道治理工程,支、斗、毛渠、坑塘治理工程,老沙河调蓄工程和扬水站维修建设、管网铺设工程,基本畅通了城乡渠水循环,形成了“多渠汇流”的水网格局。干群齐上,拧成全员攻坚一股劲。发动干部冲锋在前,县乡村三级干部昼夜奋战,号召群众积极支援,全县10余万农村青壮劳动力纷纷走上田间地头。共建共管,推进水网建管常态化。按照“谁受益、谁管理”“谁干得好、谁补助多”的原则,建立利益联结、共建共管机制。
(二)建林网——连通城乡生态廊道。树随水栽,培育固堤林带。以河渠走向为基础,沿生态水网带规划建设一批水源涵养林,实行一渠一路一树种,推进林网、水网、路网“三网融合”,实现以水护林、以林净水。林绕村建,形成环村林带。以建设环村林带为重点,实施一村构建一道环村林带、建设一条进村样板路、打造一条绿化样板街、建成一批绿色示范院、建设一片沿线景观林“五个一”工程。绿沿路植,铺就景观林带。沿大边公路通道进行全长23.75公里的绿化,形成每侧绿化100米的“绿廊”,打造集“休闲、观光、采摘、垂钓”于一体,“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滨河景观带。
(三)建路网——贯通城乡互动循环。构筑“小县大交通”。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积极实施“白变黑”工程,形成“高速公路带动、干线公路促动、农村公路联动”的小县大交通“八纵八横”路网格局。路网管护“网格化”。推行县乡村三级路长制,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和管护标准,实现“网格化”管护模式。在全省率先建成县级“公路指挥中心”,实现国省干线和重要农村公路节点监控全覆盖,管理方式由“人防”到“技防”,有效维护了路产路权。推广“田与路分家”。实施以“定路界、挖路沟、培路肩、修路面、搞绿化、确权属”为主要内容的整修工程,走出一条农村公路“以树护路、以树养路”的社会化、市场化的新路子,此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
“三网”建设有效弥补了基础设施短板和不足,畅通了城乡血液循环,推动邱县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呈现新图景。生态环境更美。卷,呈现出“路在林中走、水绕林田流”的生态美景,既基本满足了城乡生态用水,又有效涵养了地下水生态,地下水压采治理成效明显,今年4月份相比去年12月份,深井水位上升3.32米,浅水水位上升0.69米。农业效益更高。“三网”建设大大降低了农业种植成本、田间作业成本和农产品运输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特别是水网建设使地表水耕地灌溉面积从15万亩增加到35万亩,每亩可节约灌溉成本40元,粮食作物亩增收100斤以上。富民产业更壮。全县依托“三网”打造了十里桃园“桃花小镇”、万亩苗木基地“丝绵木小镇”等7个特色小镇和8个“田园综合体”式美丽乡村;建成2个省级、1个市级、5个县级农业园区。农民群众通过种植经济作物、到园区务工等多种渠道,年均增收1万余元。县域经济更强。“三网”建设弥补了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在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同时,也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借助“三网”构筑的综合环境,邱县成功引进了以韬盛科技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项目16个,总投资达57.67亿元。今年一季度,邱县全部财政收入完成2.67亿元,同比增长25.3%,增速居全市第2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79亿元,同比增长25.6%,增速居全市第3位。
二、经验和启示
(一)“通”则不“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要聚焦“痛点”精准发力。城乡融合发展本质上是构筑城乡共生关系,走出一条城市和农村携手并进、互利共赢的新路。多年来,城乡水源不足、道路不畅、生态不优等“痛点”影响了城乡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邱县通过“三网”建设,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接通“断链”,激活“短路”,畅通“循环”,消除“痛点”,为城乡融合发展带来勃勃生机。实践证明,城乡发展,基础先行;城乡融合,首在融通,以基础设施的“通”消除各个堵点的“痛”,是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必由路径。
(二)“危”中有“机”,疫情冲击下完全可以开创工作新局面。面对疫情冲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邱县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坚持危中寻机,因势利导,把疫情导致农民工外出务工延迟看作重大机遇,发动农村青壮劳力开沟挖渠,筑基修路,植树造林,开辟经济发展的“农村战场”,在错综复杂的疫情变局下开创了热火朝天的发展新局。危与机相伴而生,利与害同时并存,关键在如何看、怎么干,只要坚持辩证思维,保持战略定力,科学审慎应对,就能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这是应对当前疫情影响务须秉持的政治品质、战略思维和实干担当。
(三)口碑在行,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能赢得群众拥护和支持。“三网”建设解决了农田灌溉成本高、农产品运输出路难等农民“愁心事”,根除了旱、涝、风、沙、碱“五害苦”,把民生工程做成了民心工程。工作推进中,广大农民口口相传,奔走相告,主动建言献策,积极腾地让路,义务出工出力,处处展现群众智慧和群众力量。水通了,路畅了,树多了,农民群众心中泛起由衷的赞许,党委、政府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大为增强。实践再次证明,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切实让群众得实惠、获便利、增福祉,我们的工作就能得到群众的拥护,获得群众的支持,赢得群众的口碑。
(四)长“治”靠“制”,任何一项工作制度建设不可或缺。“三网”建设中,邱县研究制定了推进工作有序开展和固化工作成果的各项制度。无论是深化河长制还是推行路长制,无论是田路分家的村规民约还是以奖代补的利益联结机制,都发挥了良好的制度效应,实现了水网、林网、路网建得快、管得好、常态化,避免了“一阵风”“大呼隆”。当前,加强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需要方方面面的制度建设配套跟进,邱县在“三网”建设中的机制建设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