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hebeizx2024@126.com
您当前的位置 : 河北政协 >> 《文史精华》
1950年:新中国收回美国在华兵营
2021-06-01 15:28:00 来源:《文史精华》2021年03期
A- A+

1950年:新中国收回美国在华兵营

陆茂清

  1949年1月31日,毛泽东在与来访的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谈话时说:“我们这个国家,因为帝国主义分子的铁蹄践踏过,解放后,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从内到外,把那些脏东西通通打扫一番,好好加以整顿。”

  “脏东西”,指美国等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其中就包括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区内的外国兵营。

  

  东交民巷全长为1552 米,西起天安门广场东路,东至崇文门内大街。在近代,这里曾是著名的使馆区,1860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先后有英国、法国、美国、俄国、日本、德国、比利时等国在东交民巷设立使馆,并将东交民巷更名为使馆街,允许“诸国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东交民巷内的中国人被强行赶出,使其成了单一的外国使馆区。巷内清政府的衙署、王府、豪门宅院,有的被各国使馆占为己用,有的则成了屯驻外国军队的兵营。他们又拆除民居,开辟公共练兵场。当时各国兵营里的驻军多达 2000余人,配备并储存有各种轻重武器和弹药。

  各国使馆又联合行动,在四周建造了高大围墙,围墙上筑有碉堡、枪眼、瞭望孔,巷口安装了坚固的铁门,由全副武装的军士昼夜守卫,门边常年张贴通告,警示中国“往来居民,切勿过境,如有不遵,枪毙尔命”。清朝大学士徐桐大书“望洋兴叹,与鬼为邻”联语一副,以泄胸中之愤。

  东交民巷成了名副其实的“国中之国”,里边的外国兵营成了中华民族的一大耻辱。至新中国诞生时,尚有美、英、法、荷等国的外国兵营在东交民巷内。

  1950年1月6日,收回外国兵营的行动付诸实施。本文介绍的,就是收回帝国主义头子美国在东交民巷兵营的经过。

  这一行动,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市军管会出面,北京市政府外事处、北京市公安局外侨管理科、北京市政府逆产清管局配合进行。

  1月6日上午,上述4方人员在市军管会再次举行联席会议,对行动作最后的布置。傍晚时分,4名代表出发,其中2人负责交涉,1人负责联络,1 人负责摄影,全部身穿解放军军服,佩戴“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证件。

  他们进入东交民巷,来到美国总领事馆大门前,将布告贴在门边的墙上,布告全文如下: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布告(布字第十五号)

  一、某些外国,过去利用不平等条约中所谓“驻兵权”,在北京市内占据地面,建筑兵营。现在此项地产权,因不平等条约之取消,自应收回。

  二、此项地产上所建筑之兵营及其他建筑,因地产权收回所发生之房产问题,我政府另定办法解决之。

  三、目前此项兵营及其他建筑,因军事之需要,先予征用。

  四、此项征用,自布告之日起,七日后实施。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印)主任 聂荣臻

  一九五零年一月六日

  这份布告,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审定,报请毛泽东主席同意。

  预料之中,美国不甘俯首是从,而是挣扎抗拒,赖着不交。

  美国总领事柯乐布闻报,匆匆出门看了布告,令人抄录下来,译成英文以急电形式报告华盛顿国务院,并打电话给其他国家领事互通信息,得到的回答一样,他们那里也都贴上了同一布告。

  

  其时的美国,已成了西方世界的盟主,柯乐布自然要行使职权,通知各国领事明日前来开会,商讨应变对策。

  1月7日一大早,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国的领事,如约来到美国总领馆。做贼心虚的缘故,柯乐布将他们请至密室,又指派专人观察外面动静。

  会上,柯乐布要求众领事同舟共济,齐心协力采取一致行动,拒绝交出兵营。其他与会者显得底气不足,说共产党不如国民党好对付。柯乐布给他们打气,称已得到本国政府训令,将与中方严正交涉,并就如何寻找借口推诿抵制面授机宜。

  1月9日上午,柯乐布来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处递交信函,信中以《辛丑条约》及与国民政府的“新约”为依据,拒绝交出兵营:

  根据1901年9月7日于北京所签订之议定书第七条所载,美国政府获得遵照该议定书内所划与美国政府为公务上之目的所使用之土地,以及其上建有属于美国政府为公务上之目的所使用房屋之权利。此项权利并于1943年1月11日美国与中国所签订之条约之第二条中予以重申……本人接受训令传达本国政府之期望:贵方不采取任何构成侵犯美国政府上述权利之行动为荷。

  信函由北京市政府外事处出面退还,告知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没有外交关系,也因此不予承认国民党政权承认的美国原驻华外交机构及其外交人员,柯乐布只是普通的外国侨民,没有资格代表美国政府向中方交涉。

  美国国务院得到柯乐布的报告后,指示他写一封措辞强硬的信,交中国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周恩来,做进一步交涉。

  柯乐布写好信后,担心自己送信又吃闭门羹,建议国务院请英国政府帮忙,请英国总领事包士敦转送,因为当时中英正在洽谈两国建交事宜。

  1月13日,包士敦来了中国外交部,向西欧司司长宦乡道明来意,转交了美方的信件,小心翼翼说明:“奉本国政府命令,今天在一个问题上做一次美国政府的代言人,仅仅是代言人而已,并无其他任何用意。”

  宦乡回应道:“我们所征用兵营,是在过去帝国主义不平等条约下造成的,新中国绝不允许它们的存在。外国兵营在中国的存在,不仅是中国的耻辱,也是派兵侵略中国的外国自己的耻辱,必须也只有把它们除掉。”

  

  包士敦回去后,将会见宦乡的经过告诉了柯乐布。

  这封信能起作用吗?北京军管会布告中规定“七日后实施”,已经是最后期限,不知明天果真实施否。柯乐布忧心忡忡,焦虑不安。

  再说宦乡送走包士敦后,细看柯乐布的信函,里边充满了威胁恫吓之词:

  ……征用命令对于总领事馆院内之任何部分实施,美国政府认为该行动侵犯其权利,且推断除将其在中国所有领事馆关闭外,而将其驻中国之政府官员全数由中国撤退,别无他法。

  宦乡将信件抄送中央。国家副主席刘少奇为谨慎起见,电告正在苏联访问的毛泽东,“望即指示”。

  毛泽东立即回电,字里行间正气凛然:贯彻征用命令征用外国兵营,并准备着让美国将所有在华之旧领馆全部撤走。

  1月14日上午9点40分,北京市军管会代表李幻山、谭志超,以及联络员、摄影师各一,来到了美国总领馆。

  柯乐布听到报告,匆忙迎了出来。他已作了最坏打算,估计中国方面会大兵压境,诸如四面包围、武装军警拥入,甚至出动坦克助威等等,不料只来了区区4 人,且并非气势汹汹,诧异惊讶之余,心里放宽了些。

  李幻山通知柯乐布:奉北京市军管会之命,今日接收兵营。

  柯乐布明知交出兵营已成定局,还要故作姿态抗争一番,满口外交辞令:“兵营系美国政府财产,对于此项征用,我代表美国政府提出正式抗议。因征用所引发之后果,应由征用方负全部责任。”

  李幻山义正词严地挡了回去:“有什么话可到军管会去说,我们不负责听取和回答你的抗议。带路,领我们去兵营。”他的声音不高但不失威严。

  柯乐布不敢不听,在前引路进入兵营的院子,一边仍喋喋不休重复抗议。

  李幻山严肃指出:“抗议是你个人的事,我们的任务是执行征用兵营命令,你必须服从!”他巡视一圈后,招手将柯乐布叫到跟前:“我们的通知已发了7天了,但兵营里的物品仍原封不动,毫无撤离的迹象。我警告你,这是有意违抗军管会的命令,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你负责!”说罢,嘱摄影师拍摄下来,作为违抗军管会命令的证据。

  柯乐布不敢再犟了,终于勉强答应尽快将兵营腾出,但说要搬出的物件太多,一时来不及,请求延后一天。

  李幻山表示谅解,说:“那就给你一天时间,请你记住,一天之内必须将所有东西搬走,我们后天上午 9 时前来接收,不许再拖延。”

  送走李幻山等后,柯乐布马上召集全体下属忙碌开了,穿梭往来把兵营里的东西搬出去,他既指挥又亲自动手,累得气喘吁吁,脱去外衣只穿了衬衫马甲。

  1月16日上午,李幻山等按约定准时来到美国总领馆,先让柯乐布领着,检查了兵营里的全部楼房、平房、车库、贮藏室、游泳池等,确认已全部腾清,随即逐一登记造册,办理了接收手续。

  经一波三折,美国兵营终于收回。

  消息传出,各界欢呼取消美帝在华特权的重大胜利。收回东交民巷美国兵营的深远意义,可用毛泽东给刘少奇电报中的话概括之:使外国尊重中国,而不敢轻视中国。

责任编辑:刘博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北省委员会 冀ICP备06000849号-1

网站主办:政协河北省委员会办公厅

技术支持:长城新媒体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