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新闻网、燕赵都市报记者 张培培)“文化传承是教育的重要属性与责任,基础教育更是文化传承非常重要的阵地,加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从根本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引导青少年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具有重要作用。”今年的河北两会,省政协委员、河北大学-中央兰开夏传媒与创意学院院长吕屹带来了关于推进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建议。
吕屹委员
吕屹委员提出,各地中小学要严格落实教育部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大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建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机融入课程。“课程应涵盖哲学伦理、礼仪文化、古典文学、国画书法、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戏曲戏剧、民族服饰、饮食习俗、中医中药等方面内容,涉及语文、道德与法治、科学、艺术、体育等多学科门类。”吕屹委员建议,要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紧密结合与有效衔接,积极组织开展不同类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社团活动,有计划地开展非遗传承人进校园、传统文化大讲堂、传统工艺工作坊等活动,增强中小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直观感受,加强互动,提升参与感。“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校园文化最亮丽的风景线,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入脑入心,润物细无声,久久为功。”
吕屹委员建议,各级政府应科学规划、协调联动,统筹教育文化及其他相关部门,在全社会营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大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展演展映展览活动,提升全社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参与热情,提高广大中小学师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参与度。各地中小学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开展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体观影观展看剧活动,组织对当地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考察调研活动,推动提高家庭教育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通过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断获得滋养,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文化自觉。
同时,建议在省教育厅统筹部署下,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积极作为,精准谋划,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效纳入中小学年度考核评价体系中。建议建立科学可行的评价标准与指标体系,推介优秀的教学方法与教育路径,让中小学管理者与广大教师有制度可遵循、有方法可借鉴,激发干事热情,发挥能动性,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领域展现新作为,培根铸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