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通报会现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郭甜肖 摄
委员即席“问”,部门现场“答”。
8月29日上午,河北省政协召开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聚焦“高职”这个大主题,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从“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到“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委员们抛出一个个问题,与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积极互动。
目前,河北省现有中等职业学校622所,在校生92.27万人;高等职业学校66所,其中有职教本科学校3所,在校生共81.1万人,中高职在校生规模分别居全国第三、第五。全省已有49所中职建成国家示范校,11所高职获批国家优质校,10所高职学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

河北省滦南县职业教育中心老师正在指导学生进行实训。图片来源:新华社 刘兰伟 摄
打通供需 架起对接“立交桥”
职业教育作为对接产业最密切、服务经济最直接的教育类型,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2年年底,中办、国办出台《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其中提到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集聚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推动各类主体深度参与职业教育。
“河北面临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民革河北省委办公室主任、参政议政部部长李树国想了解,我省在这些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
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副处长邢文海回应表示, 一方面,省级政府以产业园区为基础,打造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市域产教联合体;另一方面,优先选择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支持龙头企业和高水平高校、职业学校牵头,组建学校等共同参与的跨区域产教融合共同体,开展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和学徒制培养。
与我省产业结构紧密对接,职业教育建立了需求导向的专业调整机制,新增工业机器人技术等新兴专业36种276个,面向京津冀民生紧缺领域人才市场需求,新增学前、护理、健康管理等面向现代服务业的专业26种127个。
“目前,已有一批职业院校与石家庄高新产业园区、沧州临港经济开发区等合作设立产业学院,为近200家京津疏解企业提供人才、智力服务。”邢文海说,省教育厅将进一步研究和逐步形成更加专业的评价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让职业教育更加贴近社会和企业需求。

河北石家庄工程技术学校老师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给学生示范。河北省教育厅 供图
并肩育人 紧跟行业“风向标”
为了打造更多“升学直通车”,河北在“3+2”“3+4”“五年一贯制”基础上,今年首次推出了企业、高职、中职联合开展的“2+2+2”贯通培养模式,推动企业与职业院校建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省政协委员、省砚雕行业协会会长韩金宝询问,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这种创新将带来哪些变化?
“‘2+2+2’贯通培养,是指‘中等职业学校2年+高等职业学校2年+企业2年’的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方式。”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春生表示,“2+2+2”贯通培养破除了“唯分数论”的弊端,突出了企业的主导权,融入了“递进培养,工学交替”的优点,岗位需求与技能培养是紧密贴合的,这不仅有利于企业培养技术人才,同时能满足家长和孩子就业稳定有保障的愿望。
作为河北省“2+2+2”贯通培养项目首批试点学校,今年中考期间,保定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保定市第二职业中学、保定市理工中等专业学校三所学校与保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省厚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制定《“2+2+2”贯通培养模式实施方案》,建立贯通育人保障体系。目前,该市贯通培养项目年招生规模已达7600余人。
“今年秋季,全省将招生约1500人,占全省每年中职招生总数0.5%左右,未来争取占到中职每年培养人数的10%。”张春生表示,省教育厅将继续扩展项目试点范围,建立更多高职学生成长成才通道,为学生的“二次”成长与多元化成才创造更多机遇与空间。

河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颁奖仪式。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迟霄航 摄
以赛促教 跑出创新“加速度”
在鸡蛋壳上雕刻出各地地标建筑,蒙着眼睛切出黄瓜拉花,在膨胀的气球上切肉丝……河北省2023年职业教育活动周上,职业院校学生的精湛技能引起人群的一阵阵惊叹。
如今,在携手育人基础上,以赛为媒正在校企间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省政协委员、河北乐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勇询问,我省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哪些探索?
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春生回应,为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河北鼓励通过名师带徒、技能研修、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技术交流等形式,开放式培训高技能人才。按照《技能强省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7年)》的要求,河北将逐步健全河北特色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定期举办全省职业技能大赛,推动省、市、县开展综合性竞赛活动。
“技能人才是推进产业结构转型、提高生产力水平的基本技术力量。”张春生也呼吁,“我们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企业参与到技能大赛中,进一步加强产教融合,为技能人才提供更多实践锻炼机会,也把更多技能人才留在河北、留在企业中发挥更大作用。”
截至2022年底,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1064.7万人,高技能人才324.1万人,比2017年翻一番,高素质产业工人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
会上,针对委员们反映的在产教融合、职普融通与市场需求发展中面临的问题,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也一一作了回应。
“让委员与部门互动交流的过程,成为宣传政策、阐释政策、沟通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就是我们的初衷。”省政协常委,省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分党组书记杨宝森说。(记者 郭甜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