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政协委员,承德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海丽参加小组会议。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李佳琦 摄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是做好“三农”工作的努力方向。河北省政协委员,承德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海丽建议,深化与京津优质科技资源合作,依托省内农科院、河北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着力构建“京津研发、河北中试、就地转化、率先推广”的协同创新机制,提高我省种业科研攻关能力。
刘海丽委员表示,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推广运用新技术,综合运用信贷扶持、品牌奖补等政策,支持产地初加工,加快由卖“原字号”农产品向卖“成品”、卖“品牌”的转变;要扶大扶强加工型龙头企业鼓励企业自主研发和引进重大技术成果,突破一批产业核心和关键共用技术,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龙头企业工业化程度和辐射带动能力;要深入推进三产融合,聚焦我省粮油、蔬菜、果品、中药材、奶业、畜禽养殖主导产业,广泛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引进一批产业链头部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积极发展冰雪运动、旅游休闲、研学科普、温泉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
除了深挖特色农业资源外,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是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关键动力。刘海丽委员建议,立足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引导科技、人才、资本、土地等要素向园区集聚,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创新型园区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同时,建立健全科技型企业培育库,实施重点培育工程,着力打造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和科技领军企业,培育一批彰显地域特色的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区域公用品牌,提升产业规模和产品质量。(记者 贾宏博 烟成群 李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