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hebeizx2024@126.com
您当前的位置 : 河北政协 >> 《文史精华》
探秘北京“琉球国墓地”
2024-07-08 14:54:00 来源:《文史精华》2023年第8期
A- A+

  2023年7月4日,日本冲绳知事玉城丹尼,到访了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的“琉球国墓地”,引起诸多关注。那么,北京通州为什么会有琉球国人的墓地,埋葬在这里的又是什么人?其实,对于这处偏僻的遗址,就是当地人知道的也不多。那么,为何远道而来的客人又会专程到此祭拜?这背后又隐藏着一段怎样的历史?

  琉球王国曾是中国藩属国

  琉球国墓地遗址,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立禅庵村子的东南面,整座墓园五六亩地,坐西朝东,前面有溪水流过,是曾经的凉水河故道。整座墓园黄土铺新,草木葱茏,庄严肃穆。它在这里已静穆地伫立了几百年,仿佛在向世人诉说中琉两国的友好故事。

  琉球国最初是指在琉球群岛建立的山南、中山、山北3个小国。琉球群岛位于中国台湾岛和日本九州岛之间,蜿蜒1000公里,总面积3600平方公里。这里鱼鸟较多,蓝天碧海,处处风景如画,还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东北亚和东南亚贸易的中转站著称,贸易发达,号称“万国津梁”。

  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官员杨载,出使琉球发布诏谕,分别册封了这3个国家,从此琉球3国成为了明朝藩属。

  从1392年开始,琉球开始派人来到北京的国子监学习,此后逐渐成为惯例。1405年,明成祖朱棣甚至在福建泉州开设市舶司,用于接待琉球人。当时,很多来到中国朝贡或留学的琉球人在泉州休息之后,会于秋冬之际启程前往北京。

  1429年,中山国王尚巴志先后征服了山北国和山南国,3国统一为琉球王国。此后统一的琉球,仍然为中国中原王朝长期的藩属国。明亡后,琉球继续向清政府朝贡。1663年,琉球正式被清王朝册封,从此琉球使用清朝年号,向清朝纳贡。历代琉球王都向中国皇帝请求册封,从未间断。

  1609年,日本萨摩藩派兵3000侵占琉球群岛,逼迫该国向日本进贡。琉球王国逐渐被萨摩藩实际控制,成为萨摩藩的附庸。

  1872年,日本政府借明治天皇亲政之机,削琉球国号设为“琉球藩”。1875年7月,日本强令琉球王国停止对清政府的朝贡,并改用日本年号。1878年10月,清政府驻日公使何如璋向日本外务省发出照会,谴责日本阻止琉球向清朝朝贡为“背邻交,欺弱国”,是“不信不义无情无理”。

  1879年,日本政府以武力将琉球国王强行解到东京,并将琉球强行并入日本。吞并琉球王国后,日本政府将其改名为“冲绳”县。这在日本历史上美其名曰“琉球处分”。

  “琉球国墓地”埋葬的是什么人

  那么,在北京通州的张家湾为何会有“琉球国墓地”呢?这里面埋葬的到底是什么人?

  清代时,东亚的秩序是以清朝为中心的朝贡贸易体系,琉球国就是该体系的一部分。每年都有许多琉球人千里迢迢渡海进京,做生意的商人不计其数,还有前来留学的学生等。到中国的第一站是福建泉州,然后走水路去北京。

  当时,京杭大运河的交通功能非常强大,张家湾就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码头。据考证,张家湾的名字在元代就已经有了。当时负责海运的万户张瑄督海运至此地,后人遂以其姓氏和大河湾命名为张家湾。

  再往前推,此地在辽金时期因水草茂盛,曾为皇家例行捺钵(契丹语,意为行营)文化“延芳淀”的所在,附近还有著名的萧太后运粮河。这里是通州地区捺钵文化与漕运文化的重要场所。

  当时由元代著名官员郭守敬所修通惠河,上自昌平的白浮泉,下至通州的里二泗,所以此地亦有“船到张家湾,舵在里二泗”之说,所指就是自张家湾到里二泗的潞河之上,船与船首尾相接的壮观场面。

  后来,自京杭大运河开通后,张家湾就成为外省人进京的一个重要门户,大多数琉球人进京也是从此地经过。由于张家湾的重要性,历史上这里还有“和合驿”和“潞河驿”两个著名驿站,成为接待中外使节转乘的必经之所。尤其在清代,包括琉球王国在内的各国贡使与学者等,也必然于此上岸,或乘船南下、驻足停歇。所以,历史上的张家湾是中外交流的重要节点,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当时从泉州到北京距离达2000多公里,这些使节、商人和学生等,即使走京杭大运河水路日夜兼程,也要走两个多月。因为要跨越不同的气候带,来自亚热带的琉球使臣和学生等,难免有一些会水土不服,加之古代医疗条件有限,其中也就难免出现了一些在中国病故或因其他原因离世的人。由于当时通州张家湾,是他们下船转乘舟车前往北京的地方,也是琉球人在我国活动的重要地点,久而久之,一些在北京去世的琉球人就被葬在了这里。

  在北京“琉球国墓地”正中的树木,立着写有“琉球国墓地遗址”7个大字的标识牌,下面还有小的说明牌写有简介——琉球国墓地是清朝时期琉球人病故安葬之地。此墓地埋葬了琉球国贡使、官生、陈情使、都通官等共14人,是在我国境内琉球国墓地中葬者等级最高的。

  葬在这里最有名的人,非清末琉球国使臣林世功莫属了。林世功(1842-1880),祖籍福建,于1842年出生在琉球久米氏族。而久米氏族是从14世纪末陆续迁入琉球的华人群体,因其整体文化水平很高且有中国背景,曾长期在琉球发挥过重要影响力。

  身为华裔的林世功从小就会汉语。在他23岁时,因为精通诗文,被琉球官方选为官生,也就是公派留学生。1869年,林世功和毛启祥等琉球同学一起来到北京,进入国子监学习。4年后学成归国,林世功很快被任命为琉球王府国学大师匠,不久后又成为了琉球王世子尚典的讲解官,亦即王世子的老师。1879年,日本正式侵占琉球国,所作所为完全是非法的。面对胁迫,琉球国王没有在灭国文件上签字,并多次向清朝政府求援。

  这年8月14日,林世功来到北京,将请愿信递交到清朝的总理衙门,请求清朝尽快出兵琉球。但因为当时清朝也四面楚歌,无力顾他而不敢出兵。清政府曾向日本提出强烈抗议,要求日本允许琉球复国,但日方并未答应。

  后中日两国经过多次谈判,日本人只同意把琉球北部的宫古和八重山两岛交给中国,让清廷册立向德宏在这两岛上称王。中方坚决反对,因为这两个岛土地贫瘠,无法维持政权生存。

  在此背景下,面对故国被日寇侵占,林世功气愤交加,于1880年11月20日在北京自刎殉国。他希望自己的慷慨赴死,能有助于琉球复国,也想以死表明,对日本的侵占,琉球人绝不会屈服。

  林世功死后,清廷官员也深受其忠义气节感动。慈禧太后叹道:“此诚忠臣也!实属可悯。”赐银二百两,将其安葬于通州张家湾琉球国人墓园。而清廷最终也决定不接受日本人提出的所谓“琉球二分方案”,拒绝与其签署协议。此后,琉球问题被搁置,清廷始终没有承认日本吞并琉球。

  冲绳知事祭拜,引起世人关注

  2023年7月4日,日本冲绳知事玉城丹尼访问北京时,特意赶到通州张家湾的“琉球国墓地”进行祭拜。他为先辈亡灵奉上祭祀用品,双手合十,喃喃低语。

  玉城丹尼说,他祭拜时遵循的是琉球习俗,所用的香也是中国传过去的,和日本用的香不一样。

  令人遗憾的是,抗日战争时期,通州张家湾当地村民不知琉球王国被日本吞并的历史,误将琉球人与日本人混为一谈,故将一些琉球人的墓碑推倒。“琉球王国陈情都通官”王大业同样埋在这里,他是最后一个安葬在中国的琉球国人。1996年,在这里发现了王大业的一块墓碑,被认为是该墓地仅存的石碑,现在保存在通州区博物馆内。该博物馆向玉城丹尼赠送了王大业墓碑拓片。

  跟随玉城丹尼一同来访的冲绳学者泉川友树,祭拜琉球国墓地遗址后说,琉球留学生拼命学习中国的文化和语言,回国以后为琉球王国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因此中华文化对琉球的影响颇深。他还说,琉球和中国的友好交往历史超过600年,通州琉球国墓地遗址是双方友好交往的象征。

  冲绳知事祭拜“琉球国墓地”,引起世人关注,国内外很多媒体都进行了报道。这时人们对琉球王国的历史,才有了更多的了解。

  接下来,玉城丹尼一行,还访问了与冲绳县缔结友好县省关系的福建省。福建与琉球王国的渊源更深,集中了琉球馆、琉球墓园等历史遗迹。

  这次玉城丹尼在北京祭拜祖先,让世界重新看到一个琉球的记忆,并认识到这里未因日本改名冲绳而消失,它一直都存在。

责任编辑:刘博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北省委员会 冀ICP备06000849号-1

网站主办:政协河北省委员会办公厅

技术支持:长城新媒体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