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hebeizx2024@126.com
您当前的位置 : 河北政协 >> 《文史精华》
这些大城市是新中国成立后解放的
2024-07-16 15:45:00 来源:
A- A+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南、西南、华东一些地方及沿海岛屿尚未解放。盘踞在这些地方的国民党残兵还在负隅顽抗,他们还占据着一些大城市,继续在与人民对敌。因此,首先实现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所面临的迫切军事任务。

  为彻底消灭还在苟延残喘的国民党残部,在开国大典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宣读了坚决执行中央人民政府和毛主席一切命令,迅速肃清国民党反动军队残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的命令。宜将剩勇追穷寇。就在朱德总司令宣读命令的时候,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野战军及第一野战军一部,已开始向中南、西南进军。现将人民解放军在新中国成立后解放的这些大城市梳理如下。

  广州市于1949年10月14日解放

  1949年8月,根据中央决定,新的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组建。叶剑英任第一书记。广东省的一切工作由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直接领导,不另设省委领导机构。9月28日,叶剑英和陈赓联名签发《广州外围作战命令》,下达了迅速解放全广东的任务。命令规定:为便利作战指挥,以第二野战军4兵团(司令员兼政委陈赓)为右路军,第四野战军15兵团(司令员邓华、政委赖传珠)为左路军,两广纵队(司令员曾生)、粤湘赣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尹林平)等组成南路军,3路大军从南北分别向广州市进军。

  1949年10月2日,3路大军共22万余人,在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叶剑英和第4兵团司令员兼政委陈赓的统一指挥下,按照中共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先第四野战军主力向广东挺进,以便先解放广东并断敌广西白崇禧集团的退路,为合围敌军创造条件。

  国民党军华南军政长官公署司令长官余汉谋,指挥3个兵团10个军及保安部队约15万人,在粤汉路沿线、潮汕地区及湛江等地驻守,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入粤。人民解放军于9月底集结于湘赣边境地区,在粤赣湘边纵队等部共4万余人的配合下挺进广东,并于10月2日对敌军发起进攻。10月14日下午6点30分,第15兵团先头部队从广州市北郊攻入广州市区,由广州市向西南逃窜的敌人主力在阳江被我军全歼。经过34天的激战,广东大部分地区获得了解放。

  广州市解放后,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叶剑英为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21日,叶剑英等与第15兵团司令员邓华等人一起,进入刚解放的广州市后,立即宣布成立广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了国民党广州市政府、市警察局、报社、银行等部门。10月28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叶剑英兼任市长。

  厦门市于1949年10月17日解放

  1949年8月下旬,福州市解放后,国民党福建省政府主席兼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厦门分署主任汤恩伯,指挥第八兵团和第二十二兵团在闽南组织防御。

  根据中共中央军委解放福建全省的指示,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司令员叶飞、政委韦国清决定以兵团主力继续南下,组织漳厦战役。1949年9月初,第10兵团主力开始由福州地区南下,19日发起漳厦战役。9月底,第10兵团和闽粤游击纵队先后攻占了福建省同安、漳州、集美、漳浦、平和等地,完成对厦门守敌的包围。

  1949年10月15日,第10兵团31军和29军主力发起对厦门岛的渡海作战。31军一个营首先攻击鼓浪屿,吸引了守军注意力,但因风浪过大,船队大部被吹回,只有一个排登上滩头,在守军密集火力射击下全部壮烈牺牲。但是,这次行动给守军造成错觉,将一部机动兵力调往岛的西部,而31军、29军主力却向厦门岛北半部进攻,于16日拂晓突破守军前沿,建立了登陆场,并于9时巩固了高崎滩头阵地。汤恩伯急由南半部调来部队增援,已无济于事。11时,攻岛部队全部登陆,在高崎集结完毕,继续向纵深发展。16日黄昏,守军退至南半部,攻岛部队攻击前进,至17日拂晓攻取厦门市,当日解放全岛及鼓浪屿,共歼敌4万余人,汤恩伯乘舰逃走。

  1949年10月20日,厦门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叶飞兼任主任,黄火星兼任副主任。中共厦门市委首任第一书记为林一心,厦门市首任市长为梁灵光。

  贵阳市于1949年11月15日解放

  1949年10月,华北全境、华东大部和西北、中南大部地区先后解放,迫使国民党反动政府逃往重庆。国民党军胡宗南、宋希濂集团分别龟缩至秦岭以南及川鄂边地区,妄图凭借西南一隅进行顽抗。为了迅速解放全国大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和第一、第四野战军各一部,在西北军区司令员、西南局第三书记贺龙,西南局第一书记、第二野战军政委邓小平,第二野战军司令员、西南局第二书记刘伯承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遵照中共中央军委指示,采取大迂回动作,先插至敌后完成包围然后再回打的方针,发起对敌作战。

  1949年10月23日,第二野战军前委下达川黔作战命令:要求第5兵团(司令员杨勇,政委苏振华,辖16、17和18军)11月15日前攻占贵阳;以17军附兵团野炮团为中路,沿湘黔公路进击,负责攻占贵阳;以16军为左翼,向天柱、三穗、镇远挺进,协同17军作战;以18军为二梯队,迅速向湘西迂回运动。11月3日,16军率先发起进攻,在瓦寨与敌二四九师接触,敌一触即溃,4日攻占天柱,6日攻占三穗。17军各师于11月7日发起多路进攻,迅速打破敌人黔东防线。至8日,16军前卫部队同17军50师会合,进占了黔东重镇镇远。16军前卫138团进占镇远后,于8日进至扼守贵州门户的天险鹅翅膀(施秉县),迅速打开了通往贵阳的主要障碍,并于同日解放施秉。随后,138团奋勇前进,于11日进占炉山,与从左翼向炉山迂回的48师会合。12日,16军46师138团截获企图逃往贵阳的国民党联勤总部汽车30辆,遂改乘汽车向贵阳猛进。14日夜,经过入黔以来10多天的千里大追击,解放军进占贵阳。贵阳之敌已于13日逃走。11月15日,第二野战军第5兵团17军50师进驻贵阳,贵阳宣告解放。

  1949年11月22日,贵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苏振华兼任主任。23日,中共贵阳市委和贵阳市人民政府成立,秦天真任中共贵阳市委书记、市长。

  桂林市于1949年11月22日解放

  1949年10月,国民党华中军政长官公署长官白崇禧率5个兵团12个军共15万余人,由湘南退守广西,企图在已逃至粤桂边境余汉谋残部约4万人的策应下,组织以桂林为中心的西南防线,以阻止解放军解放广西。

  1949年11月7日,第四野战军主力和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部署发起了广西战役。第四野战军由湘西南和粤西地区分3路向广西突进:西路两个军经黔南指向河池、百色,截断守军西逃云、贵之路;南路4个军进至信宜、廉江地区,断敌海上逃路;北路3个军,由北向南攻击前进,夺取桂林,直趋梧州。

  据桂林市党史资料丛书《桂林解放》中记载:“担负着解放广西的人民解放军第二、四野战军于11月7日分西、南、中三路向广西进军。其中担负正面进攻解放广西省会桂林的第四野战军12兵团发扬了英勇善战、不怕牺牲、不怕疲劳的优良作风,一路所向披靡,凯歌高唱。其前锋41军123师于17日攻占全县(全州)县城。(22日)下午2时半,123师开进桂林,国民党桂系统治20多年的桂林宣告解放。”

  1949年11月25日,中共桂林市委领导成员相继抵达桂林工作,中共桂林市委书记为郭伟人。11月30日,四野政治部发布命令,任命陈漫远为桂林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12月8日,桂林市人民政府成立,何伟任市长。

  重庆市于1949年11月30日解放

  1949年11月21日,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和政委邓小平向四川、贵州、云南、西康4省国民党军政人员提出忠告,要他们停止抵抗,听候改编。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司令员陈锡联和政委谢富治率部由宜昌、常德地区西进,一举突破国民党军宋希濂集团为主的“川湘鄂边防线”,在川东地区歼其一个兵团和罗广文兵团大部。11月26日,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和政委邓小平根据我人民解放军进军西南战局的发展态势,向所属各部发出了“速歼长江南岸之敌相机占领重庆”的命令。

  1949年11月30日,由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司令员陈锡联统一指挥的第3兵团11军、12军和第四野战军47军协同奋战,占领长江南岸之江津、顺江场、鱼洞镇、南温泉、木洞镇后,乘胜由上列各地强渡长江。30日下午,上述部队的5个营分别从西、南、东3个方向进入重庆市区,重庆喜获解放。

  1949年12月2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4次会议上,陈锡联被任命为重庆市市长。1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发布第一号布告,宣告重庆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正式成立,张际春兼任主任,陈锡联、张霖之任副主任。12月8日,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率第二野战军和中共中央西南局领导机关进驻重庆。此后西南的工作,由此前已被任命为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和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的邓小平主持。

  南宁市于1949年12月4日解放

  1949年11月22日桂林市解放后,11月24日,国民党军第三、第十一兵团由玉林、博白向廉江开进。第四野战军以一部兵力阻击敌人,以主力5个师的兵力从左翼突然向敌反击,激战至27日,敌全线向合浦方向溃退。至12月2日,在玉林、博白、陆川地区围歼国民党军主力一部。12月3日至7日,在钦州和小董圩地区又围歼由南宁逃向钦州之白崇禧指挥部及两个兵团大部,同时位于廉江地区之敌粤系残部也大部被歼。国民党军的余部即向钦州逃窜,第四野战军各路大军奋勇追歼敌人。

  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无力抵抗,国民党军三三〇师撤出南宁之后,在南宁的国民党军警基本上被我地下党控制。12月3日,第四野战军第13兵团39军116师攻克南宁门户昆仑关,向南宁挺进。前卫的347团连续击溃国民党军在九塘、七塘、六塘一带的抵抗,歼敌一个团。12月4日,未遇大规模抵抗,347团主力于当晚10时开进南宁。没有发生战斗,没有发生骚乱,南宁市宣告解放。最先进入南宁的部队并未在城内停留,而是紧紧追赶着国民党军残部向西进军。第四野战军第13兵团39军152师接到命令驻守南宁。

  1949年12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南宁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第13兵团政委莫文骅兼任主任。1950年1月23日,南宁市人民政府正式对外办公,首任市长为莫文骅。

  成都市于1949年12月27日解放

  1949年12月6日,第二野战军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发布《成都平原围歼战》的命令,作出“继续西进,完成切断敌之退路”的部署。这个战役的关键在于占领乐山,完全切断敌人退往西昌、会理、云南的公路线。此时,胡宗南集团正由陕西、甘肃南部向成都方向撤退,第二野战军主力迅速抢占乐山、邛崃、大邑、简阳等地,完全截断了其向云南、西康方向逃跑的退路。

  1949年12月21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成都战役,在强大军事压力和政治争取下,国民党“川湘鄂绥署副主任”董宗珩,第十六兵团副司令曹苏元,第十九兵团副司令王伯勋及八十九军军长张涛,第四十一军军长张宣武,第四十七军军长严翊,“川湘鄂绥署”直属纵队司令刘景素等率部在成都以东地区起义。12月24日,国民党军第十五兵团司令罗广文,第二十兵团司令陈克非率3个军在彭县起义。余敌在人民解放军的猛烈攻击下,均被消灭。12月27日,成都解放。30日,第二野战军第18兵团(周士第为司令员兼政委)进驻成都。此役,第二野战军以强大军事压力和政治攻势,使成都地区国民党军30余万人大部起义,一部被歼,只有少数溃散和逃往西昌地区。

  1949年12月31日,刘伯承和邓小平命令,成都市实行军事管制,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事管制委员会”,任命李井泉为主任。1950年1月5日,成都市人民政府成立,周士第兼任成都市第一任市长。4月12日,中共成都市委成立,任命李井泉为中共成都市委第一书记。

  昆明市于1950年2月20日解放

  1949年12月9日,国民党云南省政府主席、云南绥靖公署主任卢汉,率部4万多人在昆明发出起义通电,宣布脱离国民党反动政府,接受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领导。12月11日,毛泽东、朱德复电卢汉,指出“云南宣告脱离国民党反动政府,服从中央人民政府,加速西南解放战争之进展,必为全国人民所欢迎”。卢汉通电起义后,蒋介石委任汤尧为陆军副总司令兼第八兵团司令,率第八军、二十六军反扑进攻。昆明各界各阶层人民支持协助起义部队,展开昆明保卫战。12月13日,在昆明保卫战的关键时刻,第二野战军第5兵团49师奉命从贵州驰援昆明,神速进抵曲靖,歼灭当地残敌后向昆明突进。

  1950年2月20日,陈赓、宋任穷率领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和西南服务团云南支队进驻昆明。2月24日,云南省地师以上领导干部会议在昆明市庾园召开。陈赓在会上庄严宣布:“解放军和云南人民、云南的党会师了,云南从今天起已完全获得解放了。”

  1950年3月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昆明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由陈赓兼任主任。3月28日,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昆明市人民政府。市长为潘朔端。

  海口市于1950年4月23日解放

  1949年10月,广东解放后,国民党残部纷纷逃往海南岛。国民党琼崖防卫总司令薛岳把这些残兵败将收拢起来,连同岛上的守军共10万余人,并配备有陆海空军,企图建立所谓的立体防御,长期固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司令员邓华、政委赖传珠率领40军(军长韩先楚)、43军(军长李作鹏,政委张池明)等10万余人,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关于解决海南问题的指示,采取积极偷渡、分批小渡与最后主力强渡相结合的作战方针,在准备好作战物资和进行了渡海训练以后,在琼崖纵队的接应下,于1950年3月5日,发起了海南岛战役。

  此次战役先以组织小部队分批偷渡登陆成功。第一批潜渡了两个营,第二批又潜渡了两个团一个营。渡海部队在潜渡中战胜了偏风、大雾与敌舰的阻击,击溃了滩头防御之敌,与岛上冯白驹率领的琼崖纵队胜利会师,使解放军岛上的部队增了一个师的兵力,为主力登陆作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4月16日,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8个团以木帆船为主要渡海工具横渡琼州海峡,发起渡海登陆作战,在琼崖纵队及先期登陆部队的接应下,于17日早晨胜利登陆。经过10多天的激战,敌人开始了总撤退,人民解放军分3路追歼逃敌。薛岳乘飞机逃往台湾。23日上午,40军118师一部首先攻进海口市,43军127师379团也攻进海口市,未遇多少抵抗即占领海口,海口市宣告解放。

  1950年5月1日,遵照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命令,成立海口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张池明兼任主任。

责任编辑:刘博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北省委员会 冀ICP备06000849号-1

网站主办:政协河北省委员会办公厅

技术支持:长城新媒体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