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hebeizx2024@126.com
您当前的位置 : 河北政协 >> 《文史精华》
鲜为人知的革命家雅号
2024-09-03 14:30:00 来源:《文史精华》2024年第3期
A- A+

  刘九书柜

  刘少奇(1898—1969),湖南宁乡人。刘少奇在叔伯兄弟中排行第九,同乡都以“九满”“刘九”称之。他少年好学,手不释卷,十几岁时就阅读了大量中外名著。村里人见他好学深思,读书很多,便对他以“刘九书柜”相称。

  铁人

  周恩来(1898—1976),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大肆屠杀革命党人,周恩来幸免于难。此后,他以顽强的毅力赶赴南昌策动八一起义,被同志们尊称“铁人”。

  徐二外婆

  徐特立(1877—1968),湖南长沙人,革命家、教育家。由于他年辈长,对青年像对待孙辈一样慈爱,既认真又耐心,并且把自己所有的劳动所得全部贡献给社会,自身却过着类似“叫花子”的生活,所以被大家亲切地尊称为“徐二外婆”“徐二叫花”。

  真伢子

  彭德怀(1898—1974),湖南湘潭人。彭德怀乳名钟伢子。年幼的钟伢子为人忠厚耿直,平素虽然沉默寡言,但不讲则已、讲必真话。湘潭方言中,“钟”与“真”谐音,人们便干脆称他为“真伢子”。新中国成立后,彭德怀还乡时,当年的伙伴还像以前那样亲切地称呼他为“真伢子”。

  小马克思

  蔡和森(1895—1931),湖南湘乡人。留法期间,他曾靠一本字典的帮助,勤奋攻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因此得到同志们的这一誉称。

  小列宁

  陈延年(1898—1927),安徽安庆人,陈独秀长子,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1923年,陈延年与王若飞等人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他平时不太多言,但在讨论问题时总是积极热烈,常常同别人争得面红耳赤。同学们见他与平时判若两人,便问他原因,他答道:“列宁在争论原则问题时如同猛狮,我们也要向他学习。”同学们佩服他的精神,称他为“小列宁”。

  贺胡子

  贺龙(1896—1969),湖南桑植人。贺龙青年时代就蓄了胡须,大革命时期,家乡百姓尊称他为“胡子”。1928年春,贺龙率部回乡建立根据地,一时有“忽闻各处人喧闹,胡子果然转故乡”之说。

  何胡子

  何叔衡(1876—1935),湖南宁乡人,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早年就读于船山学社,由于学生中数他年长,又蓄须,青年人便尊称他为“何胡子”。毛泽东对何老十分尊重,常说:“何胡子是一条牛,是一堆感情。”

  陕北活地图

  刘志丹(1903—1936),陕西保安县(今志丹县)人,西北红军创始人之一。刘志丹十分重视调查研究,善于了解陕北的社会情况、地理环境,对当地的山山水水、村庄道路都十分熟悉,被人们称为“活地图”,这也为他指挥作战奠定了基础。

  小白龙

  白乙化(1911—1941),辽宁辽阳人,传奇式的抗日英雄。1932年,他在东北组织抗日义勇军,从几个人、几条枪发展到3000多人,屡战屡胜,百姓均以“小白龙”称之。全民族抗战期间,他任八路军团长,转战冀东。一时间,“小白龙”“白大个儿”“白大胡子”成为人民爱戴、敌人恐惧的名字。

  父母同志

  冯白驹(1903—1973),海南琼山(今海口市琼山区)人,琼崖革命根据地领导人。冯白驹在领导中共琼崖特委和琼崖纵队期间,正确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深受黎族、苗族同胞的爱戴。他们尊称中共为“父母党”,琼崖纵队为“父母军”,冯白驹为“父母同志”。

  王胡

  王荷波(1882—1927),祖籍山西太原,生于福建福州。他是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1922年,王荷波在浦口铁路工会工作。他严于律己,办事公正,深受群众信赖。工人们把满脸胡须的王荷波亲切地称为“王胡”。他40岁生日那天,工人们还敲锣打鼓地送给他一块大红匾,上书“品重柱石”4个大字。

  飞兵团长

  王尔琢(1903—1928),湖南石门人,红军著名将领。王尔琢英勇善战,曾于1928年5月率部急行军130里,攻克江西永新。此战后,红军宣传战士编了快板演唱,赞颂他作战神速,他也被何长工等战友称为“飞兵团长”。同年8月,王尔琢不幸牺牲。毛泽东闻讯后,题联哀悼:“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后如何?得到胜利方始休!”

  山东张

  杨靖宇(1905—1940),河南确山人,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曾化名张贯一,深入抚顺煤矿组织工会。他见矿工中以山东人居多,就自报是山东曹县人。矿工们都觉得这位山东来的张贯一为人耿直、忠厚,主持正义,都把他当作自家人和主心骨,亲切地称他为“山东张”。

  飞毛腿

  向钧(1906—1928),湖南衡山人,杨开慧的表弟,湖南党组织的负责人之一。1926年,向钧任中共衡山地委书记。他精力充沛,常常一天跑几十里山路开展工作,被同志们亲切地称为“飞毛腿”。在他的努力下,衡山农运风起云涌,受到了毛泽东的赞扬。

  书憨子和萧大汉

  萧劲光(1903—1989),湖南长沙人,开国大将。萧劲光年幼时读书很用功,每天往返20里地去镇上学校读书。放学后上山砍柴,他也不忘带着书读,被同学们称作“书憨子”。后来,萧劲光考入长沙长郡中学。在学校里,他酷爱体育运动,又长得高大结实,被戏称为“萧大汉”。

  中国的蔡特金

  向警予(1895—1928),湖南溆浦人。她是中共第一位女中央委员,中央妇女部第一任部长,我国妇女运动的先驱。由于她在妇运史上的卓越贡献,人们便把她和三八妇女节的创立者、德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蔡特金相比,称其为“中国的蔡特金”。

  不爱钱将军

  董振堂(1895—1937),河北新河县人。赵博生(1897—1933),河北黄骅人。他们都是红军著名将领,在宁都起义前,亦均在国民党二十六路军中担任要职。他们既是同乡,又是密友,且都重义轻财、关心下级,被二十六路军许多官兵称为“不爱钱将军”。

  吉大胆

  吉鸿昌(1895—1934),河南扶沟人,著名爱国将领。吉鸿昌早年为冯玉祥部下,曾因入水救人,而自己又不识水性,几乎被淹死。冯玉祥见他舍己救人,称誉他为“吉大胆”。从此,这一雅号便在军中传开。

  圣人

  恽代英(1895—1931),江苏武进(今常州市武进区)人,革命家。大革命时期,因他“刻苦宽厚,无丝毫嗜好,又从不见他疾言厉色”,朋友们都以“圣人”称呼他。然而,正是这个“从不见疾言厉色”的圣人,在敌人的屠刀面前却毫不畏惧,最后英勇就义。

  (王淼)

责任编辑:刘博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北省委员会 冀ICP备06000849号-1

网站主办:政协河北省委员会办公厅

技术支持:长城新媒体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