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东八路军12团是抗战时期冀东部队组建最早的主力团,其前身是1938年冀东人民武装抗日大起义时留下来的部分抗日联军武装,后与以八路军第4纵队第33大队特务连为基础组建的1支队合编,1940年1月正式建团。
在冀东抗战中,12团是一支名副其实的“旋风”劲旅,它遵循机动灵活战术,在运动战中创造了诸多经典伏击战,曾多次整建制歼灭日军一个中队或小队,其中包括战斗力最强的关东军。
日本关东军是日本陆军驻扎在中国东北的一支军队,它因最初侵驻中国东北大连地区的“关东州”而得名。关东军成立于1919年,覆亡于1945年8月。在日军部队中,关东军武器装备精良、作战凶悍,公认最能打。
由于冀东特殊的地理位置,关东军常来关内“讨伐”,冀东八路军12团凭着灵活迅猛的游击战术,多次痛击日本关东军。
激战白草洼,全歼日军武岛骑兵中队
1940年1月,冀东区党分委在遵化县(今遵化市)阁老湾村召开第一次分委扩大会议,开启了统一领导有计划创建和发展游击根据地的新阶段。经过半年奋斗,相继建立了冀东西部、中部、东部3块根据地,军民广泛开展游击战争,不断给日伪军以有力打击。
日军为确保由东北通往华北的咽喉要道,从此对我游击区“扫荡”更加频繁,不断增加兵力。日本关东军武岛骑兵中队即是增援冀东日军的精锐部队,临时据点设在河北蓟县(今天津市蓟州区)城东50里外大稻地村。武岛骑兵中队在这里烧杀抢掠,残暴至极。
1940年7月28日早晨8时许,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包森、参谋长曾克林率领特务连、1总队以及刚从平西返回冀东的12团两个连返回盘山田家峪休整。干部战士带着一夜行军的疲倦集合在村头休息,等待吃早餐。这时,包森突然接到侦察员报告:发现日军武岛骑兵中队由盘山前蓟邦公路向北奔往田家峪方向。
情况紧急,包森当机立断,决定利用敌人由莲花峪至田家峪之间必经的白草洼有利地形设伏,在敌军行军途中将其歼灭。包森迅速部署作战任务:1总队长赖邦率一个连,连长贾子华率特务连两个排,由田家峪南山占领白草洼西山(两山相连),并由白草洼西山南端向东迂回,与12团1营2连、3连合拢,共同从东南方向截断敌人退路。战斗打响后,除留少数兵力继续占领白草洼南山,监视蓟县、邦均方向外,其余部队由西、南方向白草洼沟内敌人发起攻击。军分区参谋长曾克林随其行动,指挥作战。12团参谋长欧阳波平和1营长杨作霖,带该团1营2、3连及团部侦通排,占领白草洼东山所有制高点,并派出一部分部队向白草洼南山迂回,与1总队、特务连合拢,切断敌人退路。战斗打响后,由北向南对敌人发起攻击。包森指挥分区特务连、12团1营3连各一个排、司令部一个警卫班、一个通信班,占领白草洼北山,将敌骑兵从白草洼向西北通往田家峪的去路堵死。
中午11时许,西部赖邦、贾子华率一部分部队已到达白草洼西山制高点,其余部队正向山顶制高点急进。东面欧阳波平、杨作霖指挥部队爬上了白草洼东山北端,急速向南运动。此时,骄横的武岛骑兵中队,背枪策马,从东南越过山梁,全部进入了白草洼山沟内。敌尖兵穿过山沟到达西北口时,突然发现我军两个没有隐蔽好的哨兵,迅速开枪,哨兵当即牺牲。白草洼沟内的敌骑兵听到了枪声,很快冲到沟口。包森立即命令白草洼北山的12团1营3连、分区特务连各一排集中全部火力猛烈射击敌人。敌人遭到突如其来的袭击,狼狈窜回白草洼山沟内。曾克林、赖邦、贾子华命令刚刚到达白草洼西山的1总队、特务连集中全部火力,对准白草洼沟内的敌骑兵猛烈射击。敌人遭到我北、西两方面火力袭击,发觉中了埋伏,立即调头向东南逃窜,企图由来路突围。
眼看敌骑兵向北田家峪方向行进,6总队教导员王文在听到田家峪方向传来激烈的枪声后经侦察员报告,得知敌人被我军伏击。于是,他主动指挥部队迅速占领白草洼东南山有利地形,和东西两面的部队合拢,从东南面将敌人退路堵死,形成“关门打狗”之势。
敌骑兵由东南来路方向突围的企图未能得逞,混乱中又窜回白草山沟,但遭到了我军南、北、西三面伏击部队的猛烈射击。一时间,敌骑兵马嘶人喊,既不能前进,也不能后退,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狼狈境地。这时,欧阳波平、杨作霖听到激烈的枪声后,带领部队跑步前进,占领了白草洼东山所有制高点。至此,我军对白草洼沟内的敌人就形了四面包围。经过不到一个小时的近距离激烈战斗,敌人绝大部分被击毙。
我部队和敌骑兵在白草洼沟内近距离冲杀之际,十四五个负伤的日本兵爬进了白草洼夹道石以南西山的石洞内,这里怪石林立,敌兵由西向东、北、南三面向我部队射击,瞬间10余名战士伤亡。接着,在二三百米的近距离内,敌兵继续疯狂向我部队射击,战士伤亡严重。对此,包森审时度势,命令大部分冲锋部队利用地形地物迅速撤至敌人射程外隐蔽待命。只留12团1营2连、3连、分区特务连各一个排及12团侦通排,共4个排的兵力,选择地形隐蔽、迂回到一定距离内,从几个方向严密包围敌人。包森指令选出20多名射击技术较好的战士,迂回运动到距敌人最近位置,隐蔽好身体,从不同方向用步枪射击,封锁顽敌的火力发射点,掩护少数战士,以最敏捷的动作,从左右或前后依托各种有利地形绕道接近敌人,并用手榴弹消灭之。在战斗中,神枪手欧阳波平利用有利地形,手托一支三八式步枪,以极为精确的射击技术,封锁敌人的火力点,杀伤敌人最多。
太阳快落山时,两个突击组在密集火力掩护下,顺着事先选好的路线迅速接近敌人,将手榴弹投入石洞里,随着几声巨响,枪声停了下来,残敌终于被全部歼灭。
白草洼战斗,武岛等70多个日军全部被歼灭。我军伤亡50余人(其中牺牲20余人)。白草洼战斗的胜利,开创了我冀东部队整建制地歼灭敌军的先例,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鏖战彭家洼,全歼关东军王牌中队
1942年3月30日起,在日本华北方面军指挥下,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利用两个半月时间推行第四次“治安强化运动”,妄图摧毁和瓦解基层抗日政权,扩大“无人区”,破坏抗日游击区根据地建设。
迁(安)青(龙)平(泉)3总区成为日伪第四次“治安强化运动”重点区。1942年7月16日,由于叛徒告密,迁青平3总区区委书记李方州(化名石明)被驻罗家屯的日伪军抓捕游街并当众杀害。这天,12团1营、2营在丰(润)滦(县)迁(安)联合县的干河草一举歼灭了制造潘家峪惨案的刽子手佐佐木少佐及日伪军300余人。为粉碎“扫荡”,根据上级指示,12团团长曾克林决定全团分散活动,打击敌人。
李方州遇害后,3总区地下组织被严重破坏,汉奸特务遍布城乡,日伪军烧杀抢掠,根据地被严重“蚕食”。1942年8月7日,欧阳波平率部队东渡滦河后转移到3总区管辖的彭家洼村一带。虽然这里群众基础较好,部队易于隐蔽,但因这里交通发达,敌碉堡岗楼遍布乡村,部队随时有可能遭到敌人袭击。于是,欧阳波平将部队分散驻村。
欧阳波平与李方州性格志趣相投,在战斗中结下了生死兄弟情。欧阳波平获悉李方州牺牲的消息后,这位湖南硬汉落下热泪,他发誓一定要为李方州报仇。
8月8日清晨,日本关东军原田东两中队和伪满洲国军一个中队从冷口关进入迁安境内“扫荡”,日伪军沿着迁(安)建(昌营)公路南行至彭家洼附近。
情报显示,这批日军号称“常胜军”,曾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全是胡子兵,凶残狡猾,武器装备精良。
“管他什么常胜将军,我正想找他们呢,没想到送上门来!狠狠打一下儿!”欧阳波平迅速部署战斗任务,命令1连集合队伍,整装待命,另派通信员通知3连抢占彭家洼村东南龙子山高地设伏。
3连长吴作全接到命令后立即集合队伍。这时,村子东南陶辛庄传来密集的枪声和手榴弹爆炸声。原来,敌兵耀武扬威行至陶辛庄时,突然遭到迁青平联合县游击大队的迎头痛击。老奸巨猾的原田来了个金蝉脱壳,留下伪军讨伐中队对付游击大队,将日军分成两股,绕开陶辛庄,向北戴营、彭家洼一带流窜。
这时,从彭家洼和北戴营方向同时响起激烈的枪声。原田万没想到,当他带领队伍刚接近北戴营村时,遇到欧阳波平带领的1连的猛烈阻击。此刻,另一股敌兵占领彭家洼,两股敌人对1连形成南北夹击。欧阳波平带领战士,依托院落、街头有利地形,向敌进行猛烈射击,但由于敌人武器精良,1连被挤出北戴营。1连长马骥重新组织队伍,很快将阵地夺回来,但还没站稳脚跟,敌人又一个冲锋,北戴营得而复失……战士们与敌人在北戴营进行了3次拉锯式激战,终于将原田中队赶出北戴营。
3连长吴作全带领战士跑步赶到彭家洼东南的龙子山。这时,敌兵已经爬上龙子山南面半山腰一片洼地。他们在北戴营被1连赶出庄后,想抢占龙子山负隅顽抗,没想到未到山顶,3连已捷足先登。
欧阳波平指挥1连战士,在后穷追不舍,他命令1连将前面小股敌人吃掉,又派2连迂回到大股敌人背后。欧阳波平亲自带人冲到山上,从正面猛烈射击。
3排长邱成顺带着战士,迂回到敌人左侧一个高坎子上,他举起小旗一挥,“打”字刚出口,敌人的子弹击中了他的手腕。顿时,我军的机枪怒吼起来,朝敌群喷出复仇的火舌,手榴弹也像冰雹似地倾泻到敌群。敌人的轻重机枪、小炮也一起向高坎上开火,顿时硝烟弥漫。战士侯占喜抱着机枪,冒着敌群密集的弹雨“嗒嗒嗒”向敌群猛扫。欧阳波平来到他身边说:“小侯,把机枪给我!”战士们都知道欧阳营长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指挥员、身经百战的老红军,而且是一名优秀的机枪射手。
敌兵被1连、3连压缩在一块谷子地里,成了瓮中之鳖,但仍困兽犹斗。欧阳波平端起机枪,向敌群猛地扫了一梭子,故意暴露一下自己的火力点,随即迅速拖着机枪转移位置。敌人上了当,轻重武器一齐开火,欧阳波平看准敌人重机枪位置,连着几个点射,击毙日军射手,重机枪成了哑巴。
冲锋号响起,战士们端着刺刀,一跃而起,如猛虎一样冲向敌群,与敌人展开白刃肉搏战。顿时,整个山洼里刀光血影,杀声震天……欧阳波平带头冲进敌群,手中的驳壳枪不停地射击,在他的周围,日军瞬间倒下一片……
经过3小时的激战,1营胜利结束战斗,原田东两的“常胜军”中队只有1人漏网逃回建昌营据点,其余75人全部被歼。此战我军缴获重机枪1挺、小钢炮1门、歪把子机枪6挺和长短枪70余支。
彭家洼伏击战中我方牺牲38人。这次大捷恢复巩固了迁青平3总区这块抗日基本区,震慑了各村的反共伙会;同时威震滦东,为1942年10月成立迁(安)卢(龙)抚(宁)昌(黎)联合县奠定了基础;尤其是粉碎了日军精锐部队的“常胜”神话,对鼓舞冀东抗日军民斗志、继续扩大巩固抗日基本区具有深远意义。
亮剑五各庄,一个连敢打关东军一联队
1944年4月中旬,2000多日本关东军紧紧追击300名八路军,直入河北省境内。由于对八路军战术不熟悉,关东军一路直追,追到马家峪的凹形山地,八路军不见了踪影。
此时,这批关东军都已经疲劳,日联队长下令就地宿营休息。关东军除了派出的哨兵和做饭的炊事兵,其他所有人把枪架起来,齐刷刷坐下等待开饭。突然,凹地四面八方出现了八路军的猛烈射击。大多数日军根本不能反击,只好在山地寻觅隐蔽地方躲避射击。无奈,日联队长用无电线明码呼叫附近日军前来救援。日军在马家峪附近有一个据点,驻有独立混成第八旅团一个小队,开过来将八路军阵地撕开一个缺口,将被围的关东军解救了出来。日军统计阵亡84人,含5名军官;负伤114人,含1名军官。后、查明,该联队为日本关东军主力二十五师团、(九州部队)第四十鸟取联队,联队长为松、浦诚之大佐。
关于这次战斗,我方文献也有记载,战斗地点不在马家峪,而在马家峪北3里之五各庄,参战部队为冀东12团特务连,连长叫牧野。特务连当时以为是昌黎县城据点里的日伪军,并不知道是日本关东军。
这次战斗之前,冀东12团特务连100多人刚刚在县外与敌人打了一仗,连夜赶到五各庄休整。事先我军并未得到敌人“扫荡”的情报,仅派出两名哨兵在五各庄小西山放哨。上午,昌黎据点出动100多日军和200多伪军鬼鬼祟祟到达五各庄村南,一部抢占五各庄东老城,一部向五各庄扑来。当20多名日军先遣队向西山头摸去时,被西山特务连两名哨兵发现,哨兵连开3枪,并扔出3枚手榴弹报警。连长牧野听到爆炸声立即集合队伍,兵分3路跑步出击。
西路20多名日军听到哨兵枪声,没敢快速上山,战士趁日军惊疑之时,抢先赶到山顶,占据制高点,机枪、步枪、手榴弹一齐开火,日伪军龟缩在一个小山洼里。特务连发起冲锋,展开肉搏战。盘踞在东老城的日伪军集结起来,向西山猛烈射击,因惧怕我军占领东老城而不敢出击。五各庄村内的敌人听到激烈枪声向村北、村西发动攻击,企图夺取西山制高点,但数次被特务连击退。
与此同时,特务连另外两路战士顺山西麓迂回包抄过来,抢占了西山头,形成反包围态势。当日伪军爬到半山腰时,战士们以密集的火力向敌人猛扫,打得敌人连滚带爬,狼狈逃下山去。但日军仍不甘心失败,组织了数次冲锋,都被我军击溃。
中午过后,特务连再次发起冲锋,向五各庄敌军阵地扑去,顿时枪炮声、喊杀声震天,日伪军犹如丧家之犬,被压缩到路东的郑家大院,妄图利用高墙负隅顽抗,双方展开了巷战。下午,抚宁城里伪军前来增援,特务连发觉后立即伏击,展开激战。傍晚,特务连因寡不敌众,主动撤出阵地。日伪军摸不清特务连底细,不敢贸然进攻,一夜龟缩在郑家大院里,第二天清早,收拾残兵败将,狼狈逃回昌黎据点。这次战斗,特务连受伤10人,牺牲4人。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作为八路军首支先遣队,12团拿下山海关后挺进东北,收复失地。(董连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