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政协委员建言提高健身指导服务水平
解锁运动的科学“打开方式”
公园球场上跨步投篮、体育场馆内挥汗如雨、郊外道路上骑行疾驰……随着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实施,各地不断增加公共运动设施和场地供给,创造了越来越好的运动条件。“去哪儿健身”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有效激发起群众参与运动的热情,“科学健身”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河北省政协委员为此积极建言。
健身指导服务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乔冰委员说,因缺乏专业指导,运动方式不当、运动过度等容易造成运动损伤,不仅限制了全民健身活动的进一步推进,还可能让个人承担更大的健康风险。“要加大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力度。”乔冰建议,创新服务模式,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供个性化的健身指导和健康管理服务,满足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倡导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精神,开展灵活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推出具有特色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项目,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品牌,提高健身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目前,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数字化发展资源还比较匮乏,数字技术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方面功能比较单一。乔冰提出,充分利用数字信息技术赋能,提高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智慧化水平,搭建全民健身数字平台,强化运动健康中心数据分析应用,精确把握群众的健身需求和行为模式,让健身资源和服务更加易于获取和分享,让群众能随时随地享受到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健身服务。
相对城市而言,乡村体育事业发展不仅需要增加专业场地,更需要专业人才进行指导。“要构建乡村体育人才培育大格局。”阎会力委员建议,将科学健身技能、体育指导管理、乡村体育治理等纳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和高素质农民培育范畴,在加大体育院校定向培养力度基础上,从村干部、退伍军人、乡土人才中选拔一批年轻骨干,培养一批有情怀、有担当、高水平的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打造一支懂体育、爱健身、会组织的农民体育工作队伍,选拔一批热心乡村体育的体育骨干,建立基层群众体育组织,推动乡村全民健身活动有序开展。
不论城市还是乡村,学生体育运动都不容忽视。“目前,学校体育仍是教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需进一步健全科学的体育教学评价机制。”邓小梅委员认为,在政府教育工作方案中要加大体育工作比重,教育部门要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把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对学校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中小学校要客观记录学生日常体育参与情况和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定期向家长反馈,并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为学生素质报告书的重要内容。(记者 高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