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研发成果转化沃土
河北石家庄市政协围绕“京津研发、石家庄转化”开展调研
“2024年,河北清华研究院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共同举办项目路演、应用场景发布、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大型活动20场,深入县区对接企事业单位700余家,共征集各类技术需求306项。”近日,河北省石家庄市政协组织委员围绕“京津研发、石家庄转化”开展调研,这组数据让调研组成员感受到石家庄厚积研发成果转化沃土,加快京津重大科研成果市场化、产业化的良好态势。
建设创新研究院是“京津研发、石家庄转化”的有力抓手。调研组深入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河北工业大学石家庄创新研究院,听取建院目标,了解创新成果转化情况。
“吸引京津一流高校在我市建设创新研究院,是解决京津研发成果‘蛙跳’现象的有益探索。”王丹委员说,企业有了技术难题,在家门口就能找京津专家解决,既为企业缩短了时间成本,也为企业节省了资金成本。
引入京津高端创新资源,实现了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助力、平台落实。李冰委员认为,这种“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会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速技术熟化与产业应用。据介绍,创新研究院除积极推动本校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外,还引入各类基金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并吸引大量高端人才向石家庄汇聚。
石家庄市密集出台相关科技政策,使企业与京津科技合作越来越密切。河北东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一个项目由清华大学教授牵头,企业科研人员参与,共同组成研发团队,政府还给予资金支持。该公司负责人表示,现在科技创新不再是本企业科研人员单打独斗,而是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各方协同配合形成合力。来自常山药业的九三学社社员孙鹏说,相关政策使企业受益,有了资金,留住了人,助力企业更好发展。
除了提供“硬支持”,还要做好“软服务”。石家庄市为京津研发机构和本地企业组织开展对接活动,搭建了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石家庄合作站等多家综合站点,开辟了京石科技资源共享绿色通道,专项支持与京津研发机构联合进行关键技术攻关,推动中试熟化平台、孵化器、科技产业园等科技成果转化载体建设,为京津研发成果孵化、落地创造更好条件。韩淑芹委员说,借助市里搭建的创新平台,她所在的石家庄四药在创新药和改良药方面,与京津科研院所开展密切合作,针对“卡脖子”难题开展联合攻关,目前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调研组高度评价市委市政府为推动京津科技合作所做的工作,为进一步促进“京津研发、石家庄转化”,建议围绕市五大主导产业绘制产业链项目图谱和技术需求图谱,构建技术先进性、市场适配性、环境承载力三方评估系统,科学筛选转化项目,提高石家庄企业承接京津研发成果的精准度。同时,加强技术转移经纪人队伍建设,完善各类创新平台功能,对企业进行AI相关技术应用培训,为企业赋能。(高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