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是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储备。通过近年来不断发展,清洁能源产业规模持续壮大、产业结构日趋完善、产业实力明显提升,已步入加速突破的黄金期。为更好地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提出以下建议。
一、在“落”上求突破。大力推进风电、光伏、抽水蓄能等清洁能源项目建设,精准施策,持续攻坚。一是深耕细作“谋”。牢牢抓住新一轮能源革命机遇,以建设“四基地一城市”(首都清洁能源电力供应基地、京北绿氢应用基地、国家级储能产业基地、华北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和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城市)为抓手,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按照适度发展风电,重点发展光电,深度挖潜水电,积极探索开发生物质、地热、油页岩等能源的思路,完善“发、输、储、用”互联互通布局,推动风、光、储、氢、热同步发展,深入推进氢能与燃料电池、新能源消纳与转化利用、清洁供暖等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创建,走规模化、集约化、精细化发展之路,让清洁能源产业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赋能。二是全力以赴“引”。积极向上争取有利于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主动对接相关部门,在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电网接入等方面,研究出台一整套系统完备、运行有效、持续稳定的扶持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引进大型企业,充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争取使一批高投入、高科技、高产出、高效率的清洁能源产业项目在承德落地,不断提升清洁能源产业整体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三是想方设法“保”。整合行政资源,深化能源领域“放管服”改革,建立科学、统一、高效、协调的企业服务体制,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优先保证项目基础设施以及交通、资金、供电等配套条件,优先调剂用地、用林指标,为项目审批、建设、投产提供全过程全方位服务。
二、在“用”上拓路径。加快推动形式多样的“清洁能源+”复合型项目建设,推进融合发展。一是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加快企业用电方式转型,将风光电开发与各行业进行有机结合,促进清洁能源就地转化消纳,提升产业链条化水平,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二是助力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加大储能电站项目建设力度,优化整合电源、电网、负荷和储能结构,推动零碳产业园规划建设,布局一批“清洁能源+”项目,强化产业集聚作用,提升整体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实现能源清洁化、产业绿色化、设施低碳化、管理智慧化。三是助力农村能源续航。结合农村电网改造提升,加快推进电能替代,加强农业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业大棚等农业生产加工领域电气化改造,提升农村地区炊事、取暖等生活用能电气化水平。
三、在“变”中占先机。随着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市场规模持续增加、行业应用日益丰富,清洁能源产业对技术更新升级和干部专业化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在技术上,要积极对接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每年组织召开清洁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暨政银企对接会,邀请院士专家、企业代表对清洁能源领域的新产品、新技术进行招商推介和解读,引进先进技术,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二是在项目上,随着风光电行业不断发展和装机规模持续扩大,在风机装备制造、智慧运维检测、零部件配补等领域,有着较大的市场需求和产业空白。加强引进整机制造、悬吊及专用升降设备制造、零部件配补中心等项目,生产产品在满足本地市场需求的同时,可同步辐射华北、东北等地区。三是在能力上,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适应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新趋势,定期接受业务能力培训,更好地把握政策法规、了解产业链条、更新发展理念,努力在拓宽工作思路、提升履职质效上走在前、见实效。(贾敬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