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中如何保障双方权益”“如何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4月11日上午,省政协机关会议中心,省发展改革委、省农业农村厅就“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重点关切问题,面对面接受政协委员问政。
近年来,我省以开展城乡融合发展试点为抓手,在13个试点县(市)探索建立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为全省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目前,我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逐步完善,居住证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一开场,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李烜先做总体汇报。
“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省政协常委刘荷香提问。
“教育、医疗这两方面老百姓获得感最明显。”李烜说,“现在,除雄安新区外,全省城镇落户条件全面放开,城乡学校共同体持续发展,优质医疗资源逐步扩容下沉。”
回应委员关切,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伍建光接过话筒,特别强调了一个数字:去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1.9个百分点。“随着农商直供、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乡村全面振兴也在跑出‘加速度’。”伍建光说。
推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关键是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效益和竞争力。“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有什么硬举措?”省政协委员、省农科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范凤翠紧接着问。
“当前,通过强加工、育龙头、抓招商、促融合,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与先进省份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伍建光说,下一步,我省将采取“扩大加工规模、强化科技支撑、推动产业集聚”的发展思路,统筹推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
我省在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方面进行了哪些改革探索,是省政协委员、邯郸市水利局副局长李冰凡最关注的问题。
对此,省发展改革委新型城镇化处副处长张天一回答道:“探索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机制,鼓励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宅基地使用权;完善科技人员入乡兼职兼薪、离岗创业机制,鼓励科技人员以技术、资金、信息入股或提供增值服务等形式服务乡村、合理取酬;健全城乡统一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加大高素质农民培训力度。”
“接下来,我省将继续支持试点县(市)先行先试,注重典型引路,及时总结推广城乡融合发展综合试点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张天一介绍。
省政协有关负责人说,委员们将持续聚焦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普惠共享等积极建言,助力城乡融合发展。(记者 刘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