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近年来,元氏县政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把握新时代文史工作的新特点、新变化、新要求,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高度自觉,发挥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社会功能,将政协文史工作与全县中心大局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文史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新途径。
挖掘文史资源,让文史工作“活起来”
元氏县封龙山文化积淀深厚,有蜚声中外的7通元氏汉碑。但碑碣历经沧桑,现仅存《祀三公山碑》和《白石神君碑》,皆是汉代碑刻中的重要代表。由于历史原因,两碑很长时间内一直存放在封龙山西石堂一小屋内,海内外学者慕名前来却不能看清全貌,其文化内涵无法传承发扬。
面对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元氏县政协主动担负起文化传承重任,发挥优势力量,承担封龙书院打造提升任务,在书院内高标准修建汉碑亭,完善文物保护措施,积极协调推进汉碑下山工程。2023年1月1日,县政协牵头举办“又见汉碑”活动,将《祀三公山碑》和《白石神君碑》移至书院汉碑亭中,让尘封34年的两通国宝级汉碑再现光芒,为后世书法及文化研究提供了境内罕有的研学资料。
多姿多彩的活动,是让文化“活起来”的重要手段。2023年5月,为了持续推进封龙山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扩大元氏汉碑在碑刻及书法史上的影响力,元氏县政协在封龙书院举办了“北岳封龙·元氏汉碑全国名家书法邀请展”,邀请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的116位书法家,围绕“封龙山、封龙书院、元氏汉碑”进行书法创作。现场展出116幅书法作品、4幅汉碑拓片和两通汉碑实体。全国各地的300余位书法、文化界名人及专家学者到场观展,30余家新闻媒体现场直播报道,在全国书画界乃至全社会引起了热烈的反响,达到了以文聚人心、以史增共识的目的。
为了深挖活用封龙山文史资源,元氏县政协还广聚文史学者和界内精英,集中人力精力物力,立足独特的资源优势,利用两年时间着力挖掘、整理了一批具有思想内涵、时代精神、地域特色的文史资料成果:在《人民政协报》刊登研究文章《封龙汉碑古韵存》,在《河北旅游》发表散文《封龙山读碑:汉风遗韵犹可追》,在《河北文化》刊登介绍元氏汉碑书法艺术特色和文字学价值的论文;编纂《元氏县历代碑刻拓本汇编》《封龙文化·汉碑篇》《封龙文化研究》(1—5辑),整理重刊《元氏县志》、《常山贞石志》等20余本文史书籍,收录文化研究论文、摩崖碑刻资料、古今诗赋和楹联佳作等内容,进一步丰富了元氏文史资料宝库。
发挥人才优势,让文史工作“专起来”
为广泛凝聚共识与力量,元氏县政协探索确立了“县政协党组暨主席会议领导、分管领导主抓、学宣文史委组织协调、政协机关各委室和县直相关部门配合、政协委员参与、老干部献计”的新工作体制,充分发挥各方面人才优势,扎实推动文史工作迈上新台阶。
专业化开展文化研讨。县政协成立元氏县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组建由文史编辑、特约撰稿人、专家学者、文史工作爱好者等组成的文史资料工作人才库,邀请各部门、高校、科研单位及文化界、史学界等140名知名人士,55家相关单位入库,围绕以封龙文化、泜水文化、常山文化为代表的元氏历史文化深入开展研究,召开选题会、调度会、审稿会、专家评审会等30余次。
精细化推出文史成果。为了实现文史成果精品化,县政协聘请行业领域专家审稿,其间,还多次召开专门研讨会,组织外出考察、实地走访等进行溯本求源,进一步保障文史资料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同时,聘请出版社专业编辑,从征编到出版,全过程严把质量关。县政协还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在全国范围内征集稿件,建立“北岳封龙”线上研讨群,提高文史成果转化率;在今日头条创办头条号,目前已发表文章500余篇,进一步打响文史品牌。
常态化推进合作交流。县政协注重加强与上级政协和兄弟县(区)政协的交流联系,同人民政协报社,山西、陕西、河南、内蒙古等省(区)的政协组织开展了文史资料交流,充分借鉴先进经验,全面提高自身做好文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聚焦文化建设,让文史工作“实起来”
文史工作既要注重历史又要关注现实,既要体现传承又要创新发展。元氏县政协持续发挥文史专长,紧扣历史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不断拓展履职的广度和深度。
2024年,县政协精心指导建设元氏历史博物馆,用以收藏保护、宣传展示珍贵历史文物,为公众提供文化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展陈文物898件;配合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封龙山“国际文化展示区”创建工作,着力打造“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和“京津冀文化名山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定期举办封龙文化讲坛,邀请全国知名学者探讨交流封龙书院的历史文化、碑刻文化、民俗文化等;深入挖掘“元氏古八景”的文化内涵,主办首届“元氏古八景”楹联征稿活动,并在元氏历史博物馆举办了楹联展;5月至10月,每周五晚在封龙书院举办“诵读经典品读人生”彩色周末·封龙夜读季系列活动共20次,让群众感受封龙山深厚的文化底蕴,促进文化旅游与封龙书院的深度融合。
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氏县政协大力推进“汉碑书法进校园”活动,聘请专家教授编写《元氏汉碑三品(祀三公山碑、封龙山碑、白石神君碑)》书法教材,优选书法骨干教师,开展元氏汉碑书法培训33场次,将元氏汉碑书法艺术纳入县域中小学生课程体系。同时,县政协还主动承担了全县208个村的村志编修工作。
元氏县政协负责人表示,县政协将继续把文史研究工作作为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的有力抓手,始终以高度的自觉、开放的姿态和主动的担当,在提高史料质量和打造文史精品上再发力,在改进文史工作和服务中心大局上再用功,不断开创元氏政协文史工作新局面。(王佳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