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陶瓷产业发展历经600多年,曾创下无数辉煌与荣耀,既是唐山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突破口。近年来,唐山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大力推进陶瓷产业振兴发展,支持陶瓷企业科技创新、做大做强,推动陶瓷产业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品牌化、融合化发展。唐山市政协聚焦陶瓷产业发展开展专题协商议政,推动协商成果转化落实,聚焦文化传承发出“政协声音”,聚焦产业升级彰显“政协智慧”,聚焦引领发展贡献“政协力量”,进一步凝聚起了推动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广泛共识。为促进陶瓷产业加速转型,特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以多措并举坚定发展信心,汇聚陶瓷产业发展新合力。一是组织领导形成合力。相关部门加强统筹协调,畅通市级、区级、乡镇、陶瓷协会和企业“五方”沟通渠道,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市陶瓷协会应切实履行职责,当好引领发展的“主力军”、产业升级的“智囊团”和服务指导的“连心桥”,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明晰功能地位,推动陶瓷产业做优做强。二是监管整合系统发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自主设计创新,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生产行为和侵权行为。规范相关基层部门执法行为,对符合标准的企业“不停产、不限产、不打扰、少检查”。三是政策支持不遗余力。落实落细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唐山高质量发展总体方案》有关要求,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打造一批环保绩效领先的标杆企业。积极利用闲置土地发展陶瓷产业,相关部门在用地规划、供地手续、税费减免、简化程序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设立陶瓷产业发展基金,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给予融资便利。
二、以陶瓷元素托起文化氛围,塑造陶瓷产业发展新形象。一是强化文化符号打造。在城市更新中积极融入陶瓷元素,让“中国北方瓷都·唐山”品牌亮起来。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建设、开办陶瓷类专题博物馆、陈列馆,大力发展“博物馆经济”。二是强化宣传推介展示。扩大宣传渠道,创新宣传手段,在市域机场、车站、旅游景区等地布设唐山陶瓷展厅。举办陶瓷系列展览、文化沙龙,拍摄与陶瓷相关的电影、动漫,利用抖音、快手等平台发布陶瓷主题短视频,打造唐山陶瓷IP。在淘宝、京东等第三方平台设置唐山陶瓷旗舰店,加大对“唐山骨质瓷”地理标志商标、“中国北方瓷都”等称号的宣传推广,进一步提高知名度、美誉度。三是强化文旅融合发展。坚持“保护第一、修旧如旧”原则,保护好现有的陶瓷文化遗址、遗迹、遗存,制定“探寻唐山陶瓷”旅游线路,串联河头老街、南湖、花海等旅游景区,开展“陶瓷+研学”活动,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三、以项目建设提速片区发展,集聚陶瓷产业发展新动能。一是招商引资重点推进。全面梳理陶瓷产业发展链条,细化招引路径,夯实陶瓷产业招商基础。以佛山、景德镇等地为重点区域,以头部企业为重点对象,积极开展定向小团组招商。广泛对接上下游企业,加快陶瓷产业强链延链补链进程。定位海外买家,共同招募全球优质的供应商、采购商、物流商,实现“买全球、卖全球”。二是片区建设提速前进。做好现有唐山陶瓷博物馆的更新完善,鼓励设立“艺术瓷”体验中心,满足游客需求。上下齐心,通力合作,倾力打造陶瓷大市场。三是协调配合联动并进。加快推进陶瓷产业项目地块的建设进度,保证企业用气、用电等需求。提升改造周边环境,加大餐饮、住宿布局力度,配套完善公共交通、共享仓储、共享物流等共享平台建设。
四、以业态创新牵动产业升级,打造陶瓷产业发展新优势。一是大力发展陶瓷会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实用创新、工艺创新、管理创新,全力打造陶瓷产业新质生产力。本着“市场化主导、公司化运营”的原则,高标准、高质量举办“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二是大力抓实片区定位。抢抓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机遇,大力推动陶瓷生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家具产品消费升级。引导传统陶瓷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守好传统陶瓷产业主战场。重点打造现代陶瓷片区,把先进陶瓷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聚焦通信电子、新能源、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环保、军工等细分赛道。充分发挥机器人生产基地优势,加大研发力度,打造陶瓷产业机器人应用场景,打造完整产业链,提升陶瓷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三是大力探索振兴路径。做好“陶瓷+互联网”“陶瓷+文旅”“陶瓷+会展”文章,充分利用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政策红利,推动陶瓷产业数字化,让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线上与线下齐发力,打造陶瓷产业发展新名片。大力支持自主研制的骨质瓷、白玉瓷、白兰瓷、玉兰瓷等优质陶瓷的研发设计,支持骨质瓷、艺术瓷和色釉雕金装饰技法的研发设计,培育一批名园、名企、名师和名品。四是大力实施主体协同。加强与“大院大所”“名校名企”合作共建高端研发机构,突破一批先进陶瓷产业关键、核心和共性技术,增强先进陶瓷细分领域核心竞争力,全力打造国家先进陶瓷产业发展样板区,形成集陶瓷制作、创新、经贸、文化、论坛(会议)、旅游于一体的“大陶瓷”产业格局。
五、以人才集聚赋能产业发展,激发陶瓷产业发展新活力。一是“筑巢引凤”招才引智。建立健全陶瓷文化人才培养机制,重点培养高层次、技能型人才,支持陶瓷文化人才发展。完善引才机制,引进一批科技创新类、经营管理类专业人才,为推动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推行人才激励制度,将陶瓷人才纳入人才引进计划,鼓励唐山籍优秀陶瓷人才返乡发展,留住和吸引陶瓷人才为陶瓷产业服务。二是“固巢养凤”招才引智。推动设立陶瓷学院,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设置陶瓷文化保护发展相关学科,将人才培养、社会培训有机结合。鼓励和支持从事陶瓷研究、设计、生产的单位和个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共建研学基地等形式培养专业人才。推动实施校校合作、校企合作、非遗传承人与校企合作,逐步构建与陶瓷产业相匹配的人才体系。三是“强巢生凤”招才引智。支持领办、创办、参办大师工作室,完整保存、传承陶瓷技艺。壮大非遗传承队伍,鼓励和吸引更多人才加入陶瓷文化产业发展队伍,培养更多可堪振兴陶瓷产业的新时代工匠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