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通过推动城市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等,着力实现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化、利用资源化、处置无害化,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变革与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而垃圾分类作为“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不仅关乎环境质量的提升,而且彰显着城市的文明进步与生态担当。近年来,保定市奋力推动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效能治理,全面贯彻“无废城市”管理理念,深化“垃圾革命”,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保定市政协积极围绕“探索生活垃圾分类有效路径,助推‘无废城市’建设”协商议政,深入社区和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座谈调研,特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立足城市实际,进一步修订完善政策体系。为构建垃圾分类长效治理机制,全力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需要在三个方面强化顶层设计,以系统性思维推动工作落地见效。一是完善政策文件。立足地域实际,对标上级部门要求,推动出台通俗明了、简便易行的《保定市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指引》《保定市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与收集设施设置指引》《保定市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标准》等配套文件,印发《保定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推动政策条文转化为群众“一看就懂、拿来就用”的实用指南,切实增强政策的普适性与可操作性。二是动态调整任务目标。围绕垃圾分类目标要求,系统开展全流程问题排查与短板分析,以分类施策、分步推进为原则,细化各阶段任务指标,制定涵盖时间节点、责任主体、实施路径的详细推进方案,形成清晰明确的“任务书”与“作战图”,确保垃圾分类工作有序推进、精准落地。三是建立健全法治保障机制。及时出台《保定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明确政府、企业、公民等各类主体责任,从前端分类、中端运输到末端处理,全面细化管理规范与技术标准。通过构建具有地域特色、覆盖全链条的法治保障体系,为垃圾分类工作提供刚性约束,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长效治理格局。
二、聚焦难点问题,进一步细化实化方法路径。垃圾分类必须坚持系统治理,强化全过程分类管控,在优化前端、中端、末端处理链条上做到“三个结合”。一是“疏”“堵”结合,完善源头减量措施。在生产端,大力推广简约化产品包装,鼓励快递、物流企业采用可循环包装材料,从源头上减少包装废弃物产生。在消费端,持续深化“光盘行动”,在商超、农贸市场广泛推行“菜篮子、布袋子”绿色消费模式,倡导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在办公端,推行“绿色办公”,倡导纸张双面打印、书写,减少纸张使用,积极组织开展“无废机关”创建活动。二是“增”“改”结合,优化分类收运设施。在设施改造方面,优化垃圾桶设计,降低交叉污染风险,科学设置有害垃圾专用分类容器,推行“专桶专用”收运模式,努力实现有害垃圾全流程安全处置。在布局优化方面,依据垃圾产生量动态调整收集点位,增设标准化有害垃圾投放点,同步扩大“一硬五有”(硬化场地,有棚、有栏、有牌、有桶、有制度)规范化投放点的覆盖面。在车辆升级方面,对现有运输车辆进行防渗漏改造,彻底解决“跑冒滴漏”问题,统一规范使用分类运输车辆外观标识,公示监督电话,主动接受市民监督,提升收运工作透明度。三是“建”“拓”结合,提升回收利用水平。健全“两网融合”(垃圾分类收运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采取市场化方式在社区布局更多的资源回收设备,推广“互联网+回收”模式,线上线下推动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实现垃圾减量和资源增量。建设智能分拣中心,整合低、高值垃圾回收体系,形成“人工挑选+智能化分拣+归类自动打包”相结合的分拣能力,提升综合盈利水平。拓宽资源利用场景,积极推动将垃圾焚烧热能并入供暖网络,实现节能减排与焚烧热值高效利用的双赢局面。
三、健全保障机制,进一步提升分类处置能力。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协同、久久为功,坚持问题导向,提升“三种能力”。一是加强协调联动,提升协同治理能力。强化党建引领,完善市、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党组织四级常态化联动机制,把垃圾分类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常态化研究推进。发挥好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用好“双报到”等志愿服务机制。深化基层联动,探索健全“居委组织+业委发动+物业监管+企业配合+志愿引领+群众参与”六位一体的协调联动机制,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加强监管协调各方,形成条块结合、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实化约束手段,依托“视频监控+语音提示”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醒居民规范投放行为,引入信用监管机制,建立垃圾分类不良行为记录等制度。二是加强宣教管理,提升社会参与能力。灵活选用宣教方式,以“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为契机,开展“垃圾分类知识进万家”“分类体验官”“低碳志愿行”等系列宣传活动,用好各级宣教中心,发挥新媒体平台宣传作用。建立投放指引,在楼道、电梯、垃圾投放点等设置投放指引,提高居民对有害垃圾的准确辨识能力。探索建立投放高峰时段“志愿服务+桶边值守”引导模式,提升投放准确率。探索激励方式,可采取“积分兑换”“以箱(袋)换袋”等方式为居民提供易降解的垃圾袋。探索实行有害垃圾“上门回收日+设置投放点”、可回收物“以旧换新”等回收方式,提升居民投放参与度。三是鼓励模式探索,提升企业运营能力。以培育专业化企业为目标,在支持企业发展上,持续探索将城市环卫与垃圾分类等公共服务打包运营模式,拓宽企业服务范围,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要素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建立全方面、全周期、全链条的企业服务保障体系。以提升处置能力为目标,在推动项目落地上给予税收、土地、资金等政策支持,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通过引进专业生态环境处置企业,建立有害垃圾收运处一体化运营模式。同时,因地制宜探索在商业综合体、大型社区、农贸市场等地,开展厨余垃圾堆肥、生物降解、饲料养殖等多元化处理方式,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保定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