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沧州市政协坚持把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与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协同推进,搭建起党委、政府与各界群众的沟通桥梁,在服务党政决策和服务为民上实现了双提升。
全面推进真联常联,提高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时度效
沧州市政协把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纳入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各项制度机制,引导广大委员将政协履职平台向社会各界延伸,广泛深入界别群众,收集第一手意见建议。
通过主席恳谈日收集信息。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每周轮流主持,与各级委员、界别群众代表在平等轻松的氛围中交朋友、聚共识、听实情、聚民智,梳理意见建议,形成社情民意信息。
通过“每季一主题联系服务”收集信息。由市政协专委会和界别设计出题、委员答题,利用一个季度集中收集社情民意信息。例如,第一季度是开学季,教科卫体委员会和社会法制委员会围绕教育问题形成信息;第三季度是旅游旺季,财政经济委员会和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聚焦文旅领域形成信息。
通过委员会客厅收集信息。市政协聚焦界别群众的急难愁盼,常态化组织微协商,形成社情民意信息、提案等。比如第四委员会客厅建立驻企服务点,辐射会客厅所在工业园区的80多家企业,围绕园区建设、中小企业发展等形成信息20余篇,其中《关于加大特色产业园支持力度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
市政协还通过搭建“结对+随机联系朋友圈”,开展“请您来政协”、委员邀约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委员自主开展联系服务载体,促进委员和界别群众双向奔赴,延伸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服务半径,使政协参政议政智慧与基层诉求表达同频共振。
发挥优势形成合力,将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力量汇聚起来
为更广泛听民声、汇民智,市政协不断壮大社情民意信息员队伍,进而拓宽信息来源,在信息量增加的基础上实现质的提升。
打造建言特色平台。市政协在每年市两会后通过提案归纳委员关切点,形成提案分析报告,以社情民意专刊形式呈报市委、市政府;创新打造“提案+调研报告+社情民意信息”全链条直联直通协商建言平台,实现提案、调研报告、大会发言、社情民意信息等建言成果相互转化,延伸工作链条,加大采纳落实力度。
加强骨干队伍建设。市政协着力发挥专委会、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县(市、区)政协的作用,定期召开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调度会,就选题进行沟通,共同打磨文稿。2024年至今,全市各民主党派组织对社情民意信息贡献度大幅提高,带动信息质量整体跃升,报送的多篇信息被《河北政协信息》采用。
开辟界别信息渠道。市政协着力发挥界别纽带作用,鼓励以界别名义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比如市总工会界别提交的《关于提高适龄青年婚育意愿的建议》等一批信息集中反映了界别群众的心声和诉求。
闭环管理良性循环,切实发挥社情民意信息直通车功能
市政协出台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实施细则,健全采、编、报、转、办、复等一系列制度,形成社情民意信息10个环节全链条闭环管理,工作效能显著提升。2024年至今编发的社情民意信息,全部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肯定性批示,获批43条次,实现领导批示率、承办部门反馈率、市政协向作者反馈率“三个100%”。
伴随社情民意信息质量的提高,市领导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更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被转化为政策选项。比如针对《关于加快推进承接中国化工博物馆品牌落户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沧州段)的建议》,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按照市领导批示意见,邀请该信息作者和大运河办、大运河集团的相关负责同志进行座谈交流。随后,分管副市长组织召开专题会进行研究,制定了详细的落实举措,促进了该项工作的完成。